“1234”稳就业多方护航促发E世博入口展
栏目:师资推荐 发布时间:2024-01-11 08:11:57

  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落实“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坚持以学生成才为中心,密切关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确保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学校定期召开学校就业工作会议,及时分析研判工作进度、工作质量和工作难度E世博入口,建立健全完善保障机制,全员参与协同推进。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访企拓岗,校领导参加“预见未来,校长直荐”“就业好才是真的好”等线上平台直播活动。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访企拓岗”走访工作,为2023届毕业生提供200余家优质企业近4000个优质岗位,开拓就业渠道,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平台。学校就业工作部门与各二级学院建立“点对点”工作联络制度,积极引导校企导师智库、E世博入口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助理团队等形成方阵,就业工作做到“抓紧、抓好、抓落实”,下好“1盘棋”,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多方护航强化责任,确保就业工作形成合力。

  1、精准优化供需侧平衡。学校根据毕业一年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进行跟踪调研结果,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及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相关满意度等方面,全面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起薪水平及对学校教学的满意度等指标,助力学校教育改革,加强对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提供有效依据,精准优化供需侧平衡制定有效方案,有的放矢。

  2、精准扩宽人才供应链。为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多措并举助力毕业生高质量精准就业,学校深化校企合作E世博入口,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开展产教对接,E世博入口推动教学改革;借助精准拓宽人才供应链,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调研走访,进一步拓宽学生就业创业渠道和途径,为企业输送更多更好更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为毕业生挖掘和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实现我校人才输出与企业人才引入的互利共赢。

  1、以产教融合为抓手,竭力推进协同育人。学校发挥主动性积极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进一步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全面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一批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希望在良好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校企产教深度融合开展全方位人才培养合作,从而推进学生培养、师资培育、创意发展等项目,共同促进就业、积极开展学徒制试点,探索校企人才共育新模式。

  2、以就业育人为抓手,全力保障就业质量。学校就业育人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长足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学校通过课内外相结合,以课程与实践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知识储备、就业创业技能与能力,助其“成才”;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和择业观的就业育人浸润,E世博入口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促其“树德”;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指导、整合多方资源全方位指导服务,让学生真正做到“德才兼备”。

  3、以校友资源为抓手,努力打造双赢模式。学校一直以来以行业、校友为依托,建立“校友资源促就业”双赢模式,积极为毕业生开拓更多更好的就业资源。行业和校友是学校非常宝贵和有效的就业资源。学校拥有强大的产业背景和集团化办学战略优势,同时挖掘校友在行业的优势,广泛宣传学校毕业生信息,了解用人单位需求,主动联系。这一年,共接到了约900家用人单位来电来函(不含大型招聘会企业)要求来校进行招聘活动,其中约50%是行业优势影响和校友推荐而来的。

  1、做好信息化服务,创新对接渠道。学校搭建了人社部门、企业、学校、学生紧密联动的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毕业生和招聘单位可通过学校就业云平成线上供需匹配。打造线上线下联动新模式,依托智慧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就业微信公众号、学院就业工作群、辅导员群、毕业生班级群等,整合教育部24365招聘服务平台,搭建“全方位、立体式、交互式”的就业信息收集、发布渠道。2023年学校就业“云平台”总计发布近1000家用人单位约18000个招聘岗位。

  2、做好网络化服务,创新交流模式。学校常态化实施“云访企拓岗”“云招聘会”,以及“职在云端”系列线上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近万个优质岗位,在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有效减少了时间、经济成本,提升了信息传输效率;在线下设置招聘会工作小组、供需对接服务小组,助推校企之间信息共享互通、供需精准匹配提供有力保障。其次,学校鼓励校企之间通过“云交流”进一步加强了在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产学研创、校地共建等多方面的合作力度,从而实现毕业生的多渠道就业和学校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培养。

  3、做好分类化服务,创新岗位输送。学校针对每届毕业生人数和专业特色,通过AI智能评估系统,根据毕业生的求职目标城市、目标职业、目标企业,分类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人岗匹配方案;同时,将所有岗位信息做好数据统计分析,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做好分类化推送,让毕业生求职更省力;定期科学筛选求职信息,通过岗位比对、求职走向、就业意愿等综合数据分析,为高校毕业生精确匹配用工企业,为人才培养决策提供翔实参考依据,确保更多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科学、充分、有效就业。

  4、做好人性化服务,创新求职体验。学校深入开展“就业关怀”计划,发挥多方资源,强化对接帮扶,提升精准匹配饱和度,积极采用岗位推送“一对一”“多对一”,就业帮扶“全过程”“全方位”,就业指导“四重点”即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和重点推荐,切实提高毕业生求职的精准性,增强就业帮扶的有效性。为毕业生打通就业求职“最后一公里”,为毕业生“分层次、分时段、线上线下”举办各类招聘活动,将岗位及时送到毕业生手中,真正实现就业服务“零距离”的目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