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保证,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 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建成, 教师管理制度逐步健全,教师地位待遇稳步提高,教师素质能力显著提升,为职 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但是,与新时代国家职业教 育改革的新要求相比,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不足、来源单一、校企双向流动不畅、结构性矛盾突出、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专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 尤其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已 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
为贯彻落实2022年5 月 1 日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安徽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皖教职联〔2019〕 1 号) 等文件精神,深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造就高素质“双师型” 教师队伍,结合我校教师队伍实际,特制订学校2021—2025 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关于广大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 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个引领人和“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要”标准;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教师〔2019〕 6 号) ,以创建省B 类达标学校和国家级重点学校为目标,遵循专职与兼职相结 合,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把 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
特色鲜明、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撑学校改革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 队建设相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 构,大力提升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esball世博为学校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 力的人才保障,为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 的师资保障esb世博网。
经过5 年时间,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和学校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建 设机制,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双师型”教师 和教学团队数量充足,学科结构明显改善。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双师型”教师 资格准入、聘用考核制度,教师职业发展通道畅通,待遇和保障机制更加完善, 职业教育教师吸引力明显增强,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职结合、 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到2025 年,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85%,建设 1 家校 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 个省级企业实践基地,建成 2 个省级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 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有力保 障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 的师资支撑。
1.截止 2021 年底,教职工总数 132 人,其中专任教师总数124 人,本科以 上学历占96.5%,其中,具有研究生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 6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 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3 人, 占 32.6%,双师型教师 57 人, 占 43%,国 家级专业骨干教师28 人,省级教坛之星、省级优秀教师 16 人。
2.初步形成了师资培训机制,实施了学历进修、专业技能培训、选派参加 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和到企业实践锻炼等工作机制。
师资队伍的总体状况与教学、科研的需要及学校的发展规划还不相符,目前师生比为1:21.6,制约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124 位专任教师,文化基础课教师 46 人,占 36.7%, 专业课教师78 人, 占 63.3%,而且专业课教师中,有一大部分是由原文化课教 师转过来的,随着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专业教师队伍急需充实。
2.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紧缺。我校的专业课教师一部分是由原文化课教 师转过来的,一部分是从近几年的高校毕业生中补充的,他们从事专业课教学和实训的时间都不长,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学校缺少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弱,科研拔尖人才匮乏。
以扩充教师队伍规模、提高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引进和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争取到2025 年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 专兼结合、富有活力的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的总量与学校发展基本适应。根据学校改革和发展规划所确定的规模,2025 年在校生人数达到10000 人,师生比为 1:18,专任教师的数量目标定为550 人 (不包括校长、书记、教务主任) 。
通过培养、引进、招聘等多种途径,至2025 年,理论课教师全部具有本科学历及以上学历,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均达本科以上学历占98%,硕士学 位研究生以上学历占15%以上。
至2025 年,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理论课专任教师要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 70%以上;每个专业至少具有 2 名高级职称、6 名以上中级职称的专业课教师和 实习指导教师。
为避免出现“年龄断层”,在引进教师的过程中,要加大力度引进中级以上 职称的中青年教师,使30-40 岁年龄段教师占60%以上。
加大各专业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多渠道解决“双师型”教师问题, 逐年解决紧缺专业师资匮乏的现象,加强重点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队伍 的数量和质量适应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的要求,到2025 年,每个专业至少有 10 名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达80%以上。
为了保证2021—2025 年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学校以加强内部管理、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切入点,坚持内部培养、自主聘任、公开招聘、县外引进并 重的原则,在不断扩充教师队伍总量的过程中,逐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 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 》《教育部关于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把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创新进取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感的师德教育 活动,激励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热爱职业 教育事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立师德考评奖励制度,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把师德表现作 为教师工作考核、职务聘任、选派进修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1.增加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每年拨付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教师的培训、培 养与人才引进,解决紧缺专业人才的待遇,努力营造人才发展的宽松环境。
2.拓宽进人渠道,坚持人才引进和智力引进相结合,多形式、多渠道地引进 和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解决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针对 目前专业教师不足、“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等突出问题,重点引进有 一定培养前途的优秀硕士、本科毕业生,积极引进年富力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 技术职务的“双师型”骨干教师;有选择地引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专业技术 人员;有计划地聘任部分知名企业高层领导、技术专家来学校短期任教、讲学或 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1.加快教师培养、培训的步伐。要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鼓励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或接受学历继续教育,鼓励文化课 教师通过自学、培训,改教专业课。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把企业实践作为 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积极创造条件,分期分批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实 践或生产服务一线锻炼,力争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有两个月以上时 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力。通过派出访问学者、定向委培、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活动或产、学、研结合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 能力。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实施青蓝工程,开展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传、帮、 带”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有关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到 学校举办培训讲座,开展技术指导,开阔教师视野,跟进技术发展,密切与社会 的联系。
2.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在解决教学所需师资的同时,下大 力气培养和引进一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 撑。积极选聘教师参加省级和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对教学、科研能力突出或有 较大潜能的优秀青年教师优先照顾他们攻读硕士学位,鼓励他们积极开展教研、 科研工作,支持他们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争取各类教育基金,奖励完成的科研成果,促进他们迅速成长。2025 年前学校计划培养出 30 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0 名省级教坛之星。
3.聚焦 1+X 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全面落实教师5 年一周期的全员轮 训制度,对接 1+X 证书制度试点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求,探索适应职业技能培 训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培育一批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能力的教师。 把国家职业标准、国家教学标准、1+X 证书制度和相关标准等纳入教师培训的必 修模块。发挥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实施1+X 证书制度试点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全 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2.0 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健全 完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在教师培养培训、团 队建设、科研教研、资源开发等方面提供支撑和服务。
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是改善我校师 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根据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 需要,从生产、工作的第一线聘请工程技术人员、专家、能工巧匠从事学校专业 课、实践和实训环节的教学和指导。制定兼职教师选聘和管理办法,对兼职教师 队伍实行动态管理,使兼职教师的选聘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对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组织宣传,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配齐建强思想政治和党务工作队伍。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好老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 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健全德技并修、esball世博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 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 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师德典型、讲好 师德故事,大力宣传职业教育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弘扬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劳模精神。
学校全面加强党对教师队伍的领导,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制定、落实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把关专业人才的引进,研究协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不断增加投入,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落实人才引进和开发的经费保障,确保实现规划预定的各项目标。教务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从不同的方面认真做好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要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政策,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悉心为教师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专业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
建立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依法管理教师,对教师选拔、聘任、考核、奖惩、晋升、进修、培训、流动等工作都要依法管理,按章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加强人事制度建设,按照“按需定编,竞争上岗,择优聘 用,优质优酬”的原则,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绩效工资分 配政策,建立切合教师工作实际、有利于教师队伍稳定和发展的全新的人事分配 制度;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教师的合法权 益,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进一步完善教师奖惩制度,设立奖惩基金,对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和1 事业心强、贡献大的教师予以奖励,努力营造重师德、重业务、esball世博重事业、尊师重 教的浓厚育人氛围。对素质不高、业务不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依据相关规定 进行处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校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参加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除报销路费,还按照出差给予生活补助;选派到高校参加培训和到企业参加实践的,学费、路费、住宿费全部由学校承担,并给予生活补助。对参加培训的优秀人员给予奖励。
教师队伍的培养分三个层面进行:一是新招教师和年轻教师的培养;二是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三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③汇报课:新教师第二学期上一节汇报课,由相关校领导、教研组长、同组 全体教师听课、评课。
④优质课:新教师第三学期上一节优质课。由本人申请,教研组推荐,学校 组织观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 工程,需要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需要各部门、广大教职工 齐心协力、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涡阳县科技学校将通过上述切实可行的措施, 建设一支政治强、素质优、作风良esb世博网、业务精的高水平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