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3江苏教师年度人物”遴选推荐活动结果公示!苏州4名教师上榜
经初选、复选、终选等程序,20名教师当选“2023江苏教师年度人物”,20名教师荣获“2023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提名奖,10家单位获评“2023江苏教师年度人物”遴选推荐活动优秀组织奖。
严锋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毅然归国、在苏大执教的17年来,他始终不忘报国初心、不改育人使命,深耕新能源技术研发、投身化学拔尖人才培养、致力科研成果转化、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E世博入口
2006年,严锋毅然放弃国外优渥条件,投入到国内能源变革关键技术的基础研发中。当时,国内清洁能源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其实最难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发电设备急需优化,另一个就是新能源发电能量转换率的提高。”严锋说,“创新发电理念,改进发电材料,就是我给自己定的目标。”
碱性膜燃料电池是氢能大规模高效利用的核心前沿技术,然而世界范围内高性能、长寿命的碱性膜材料无法规模化生产E世博esball平台,使得碱性膜燃料电池难以得到实际应用。为了突破碱性膜量产的核心问题,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升我国能源安全水平,严锋带领团队开展了长达十年的攻坚战。2022年,团队完成了超薄碱性膜的中试生产,理论与应用研究均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为促进绿色清洁能源发展和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后,严锋紧密对接国家社会需求,立刻带领课题组利用离子液体优势着手开展CO2固定转化相关工作,开发了CO2转化聚氨酯技术。目前,严锋围绕离子聚合物设计合成及其在能源器件、柔性可穿戴器件等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已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8项,工作中所提出的新思想和方法被重要国际学术媒体10余次Highlight,2016-2022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在科研求真的同时,严锋还是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老师。从教以来,已培养研究生百余名,多数已成为各公司及高校的重要骨干,曾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新时代基层典型”培育对象等荣誉称号。
从教34年,张华始终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她是全国优秀教师、苏州市首届十佳班主任、苏州市2019年度班主任(小学组唯一)、苏州市三八红旗手、苏州教育时代新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还是苏州市首批名优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被誉为“苏州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的一面旗帜”。
在长期实践中,她逐渐形成了“五镜四一七巧板”工作法,“五镜”即“放大镜”“显微镜”“”“多棱镜”“望远镜”,“四一”即“一封书信”“一张卡片”“一个舞台”“一个课堂”。在她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如果用爱守护,用智慧浇灌,那么开花结果总有时。
她受邀去全国各地介绍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法,参与活动近百场,受众近万人次。2018年分别赴青岛、杭州,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新德育G20高峰论坛”和“班主任之光·做最好的班主任”研讨会上作专题讲座。此外,她对德育工作相对薄弱的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多次前往传授班主任工作经验,热心帮扶,助力成长。
全身心陪伴学生成长的同时,她不断地寻找各种教育合力,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家长。从初涉教坛时骑自行车挨家挨户家访,到现在借助走访和网络,她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密切交流。最近几年,她接待数千名家长的咨询,留下以学生的成长记录、家校联系、教育小故事、班主任工作思考等方面内容近3000条微博、300多篇博客,一百多个美篇,保存204个班级相册近30000张照片。
哪里需要到哪里。2021年9月,吴中区胥口镇新建的一箭河实验小学要开办,生源相对薄弱。在区教育局和镇政府的协调安排下,张华作为优质教师资源从城区学校来到离家较远的乡镇学校任教。作为副校长,张华分管教育、教学E世博esball平台、教科研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全心扑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及学校条线管理工作中,科学统筹安排时间,任劳任怨地为学校发展、青年教师队伍培养、班级学生成长服务。
邵俊峰,党员,现任常熟市中学副校长,江苏省地理特级教师,江苏省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首届“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教育部“国培计划”第二批专家库专家,姑苏教育名家。
邵俊峰提出了“品质课堂”的教学,倡行“有品位(价值追求)”“能品味(学习方式)”“显质感(知识呈现)”“高质量(素养共生)”的课堂,影响省内外。他首创的“地理脑图法”2001年收录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地理学习方法论》。围绕“地理品质课堂”,邵俊峰在省内外开设了50多节省市级观摩课,被誉为“新课程示范课”“革命性一课”。他4次获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获全国地理科技大赛百名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
邵俊峰倡导“问题导向”“素养指向”的教学研究方式,主持了6个省级课题、项目,参与领衔2个国家级课题(2015,2021),发表了110多篇论文,主编或参与编写了《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等6部专著。被聘为南京师范大学地理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苏州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首批专家、江苏省教育厅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调研视导专家组成员、省级和部级优课评审专家。他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在北京、上海等20多个省市进行上百场国家级、省市级讲座,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推动了教学研究的开展。
“给学生温暖而宽广的教育”是邵老师的育人理念和实践。“宽广”是他的学科教育视野,是他“教育整合”实践。邵俊峰跳出学科框架,从学科教学走到学科教育,走向学科融合,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首次建构中学生“跨学科素养”内涵,首创跨界课堂新模式,领衔的“跨界课堂:普通高中跨学科素养培育十年探索”2021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五育融合下普通高中综合育人研究”2021年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E世博入口
郑英老师2001年加入职教教师行列,躬耕教坛22年。作为思政课教师,她秉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无私的关怀,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育德。
郑英的思政课“点、线、面”三条路径同时开展,不仅关注个体学生的成长,更有全体学生的发展,还专门为全校青年开设信仰公开课。2021年,她凭借此教学模式带领团队忘我奋战,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为江苏省摘得全国教学能力大赛高职思政组的首枚(也是目前唯一一枚)金牌,填补了学校“双高”建设相关赛项的空白。其作品《理想点亮人生路 精神涵养追梦人》成为比赛样板作品,被全国参赛团队学习借鉴。
鉴于“缘艺修德”教学模式的鲜明特色,2022年,教育部职成司两次邀请郑英担任教育部职业院校“同上一堂思政大课”主讲老师(全国唯一两次参与、江苏省唯一教师代表),讲述《从高铁发展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缘艺修德》两个专题,社会反响热烈。
作为艺术类职业院校教师,郑英不忘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使命。她亲自担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记录工程的学术专员,挖掘、抢救完成邢晏芝、邢晏春两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艺术资料,为非遗大师立传,为民族艺术留根,为传统文化铸魂,相关论文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相关影音作品收藏于国家图书馆非遗资源库。她利用4年时间深入开展扎根研究,提出非遗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现代艺徒制”,在助力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方面成效卓著。
同时,郑英积极响应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2022年、2023年对新疆伊犁丝路职业学院、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对口支援,为教师开设专题讲座,并对参赛教师团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