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全国绿化奖章评选工作的通知》(全绿字〔2022〕6 号)要求,经地方推荐、省级初审和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初审同意,现将正式推荐对象名单公示如下:
芜湖市王稼祥纪念园管理处、六安市金安区燕山国有林场、凤台县第一中学、利辛县西淝河湿地保护中心、安徽省林业高科技开发中心、淮北市林业局、阜阳市颍州区林业局、肥西县林业和园林建设服务中心、歙县林业局、蚌埠市林业局、安庆市林业局。
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充分发扬民主,接受社会监督,现对推荐对象名单及主要事迹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9月20日至26日。公示期间,如对公示对象有异议,请向省纪委监委驻省自然资源厅纪检监察组、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联系。
凤台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45年,1979年被评为淮南市重点中学,2000年被评为淮南市示范高中,2007年被评为安徽省示范高中。学校师资雄厚,人才荟萃。现有教职工331人,其中专任教师31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44人。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18人,一级教师125人。全国优秀教师和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教坛新星2人,地市级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58人,9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747人。
在县委县政府、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科学指导和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坚持“爱国 科学 人文”的校训,落实“办规范+特色学校,育合格+特长人才”的办学目标,矢志传承以顽强、奉献和个性为内涵的银杏精神,为高校输送了近十万名优秀高中毕业生。
学校现有东、西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76266平方米esb世博网。学校高度重视校园绿化工作,从组织、措施、资金上给予支持保证,有力地促进了校园的绿化美化。目前,校园内栽种树木花卉50多个品种,乔木、灌木等10000余株,形成层次分明、科学合理的立体绿化效果。全校绿地面积达75790平方米,绿地率43%;绿化覆盖面积7932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5%。如今,校园内四季有花,三季有果,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真正营造出优美整洁、绿色高雅、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实现了绿化、美化、香化、净化,成为我县单位绿化的亮点。近年来,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文明单位”,“高校优质生源基地”,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西校区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现代化校园,规划设计时坚持“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致力于打造生态文明与教育文化并重的现代化宜居校园,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能够体现教育意义,让每一位师生都生活在美的环境中。为确保绿化工作的质量,提高绿化养护的管理水平,学校加大资金投入,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绿化建设队伍,专职绿化技术工人3人,绿化维护人员35人;从采煤沉陷区抢救性移植乡土树种近百棵,既保护了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库,又夯实了校园建设的绿化基础。为实现校园绿化管理目标,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2021年自筹资金在西校区南门新增了约30亩“校友林”绿化景观园区,进一步美化了校园环境,提升了校园绿化水平。如今的西校区处处呈现浓郁绿意和无限生机。春天锦树繁花,夏日浓荫遮道,金秋丹桂飘香,寒冬竹翠柏青。校园环境的美化,不仅可以营造出静谧的学习氛围,还可以让师生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放松身心。
为增强师生员工的绿化意识,配合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学校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制定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定期邀请市县专家入校开展生态科普教育,教育学生爱护校园树木绿地,增强绿色环保意识,培养高雅生活情趣。成立绿化养护小组和绿色社团,承包校园绿地的养护工作。“绿树依依,请你珍惜”、“小草青青,足下留情”等富有诗意和人文色彩的护绿口号遍布校园绿地,春风化雨一般培育了学生的“绿色”意识。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特别要求生物、地理等学科要把教科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环境联系起来,有机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教育,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
学校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年的宣传教育活动,我校师生员工绿化知识的普及率达100%,对绿化重要性的知晓率达100%。每年春季,全校师生积极参加植树造林、养花种草活动,履行植树义务,建设美丽校园。2022年,全校师生4700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4300余人,尽责率93%。在系列植树活动中,师生员工不仅深刻认识到了植树的重要意义,还真切感受到了植树给身心带来的益处,激发了工作学习的热情,引领社会绿色风尚。
学校实施文明卫士值守制度,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文明校园、绿色校园esb世博网创建活动,引导学生讲文明,爱劳动,共同爱护我们的校园环境。
学校东校区有一株银杏古树,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周泰府第花园的观赏植物,树龄1000余年,树高28米,冠径26米,树干直径2米。虬枝盘曲苍劲,扇叶蓊郁苍翠,深秋时节,杏叶由绿变黄,火树金花,蔚为壮观,被省绿化委员会认定为安徽省名木(编号0011)。这株银杏,不仅是美丽校园的“压舱石”,更是学校近80年发展历程的见证,是一代代从教者立德树人教育精神的象征,学校也因此成为无数江淮学子梦寐以求的成人成才的理想校园。
学校以银杏树为校园文化坐标,将顽强、奉献和个性的银杏精神,与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理念有机结合,把这株“活化石”开发成一本“活教材”,定期开展国史、校史和生态文明教育,普及家国情怀和环保意识。
近年来,银杏古树得到上级领导和知名专家的高度重视,原林业部党组书记、部长高德占先生曾亲临指导并提出保护意见,县委、县政府每年都会拨付专项经费对其进行保护。2022年,县委、县政府又投入50余万元对银杏树周边环境进行改造,清除硬化路面,移除多余植物,增加保护围栏,优化成长环境。
一是制定行之有效地绿化规章制度,落实领导责任,建立专门的绿化管护队伍,实行绿化目标责任制,经常性地开展绿化教育宣传活动,绿化任务细化到部门、年级、班级,使绿化美化工作真正做到有人抓、有目标、有效果。二是确保资金来源。多年来,校园采取政府投入和自行筹措等办法保障绿化资金,2018年以来每年安排绿化美化专项资金近百万元。三是切实加强管护,充分发动各部门和党、政、工、团各方力量齐抓共管,总结esb世博网经验,推动整个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后,学校将继续贯彻落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积极探索绿化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丰富生态文明内涵,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一中建设的崭新篇章!
蔚厚汉,男,汉族,党员,1963年8月出生,1985年3月参加工作,现任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林业和林长制改革等工作。在林业工作岗位上度过了十六个春夏秋冬。
多年来,该同志积极投身于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投身于林业各项改革的洪流中,为淮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寿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做出了积极贡献,诠释了一名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为民情怀,诠释了一名务林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情怀。
一、勤于学习,做懂政治善业务的务林人。该同志始终把学习摆在工作和生活的第一位,积极参加县委县政府、局党组安排的集中学习活动,参加所在党支部“两学一做”、“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等主题教育。系统学习了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同时紧抓省、市林业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林业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机会,不断为提升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加压充电。通过学习培训,该同志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提高驾驭林业工作全局的学识和能力。
二、攻坚克难,做深化林业改革的务林人。该同志在每一次林业改革中都能够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攻坚克难,认真研究改革政策,领会改革精神,拟定改革方案等,指导编写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木材公司改制方案、八公山林场改革实施细则以及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方案、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实施方案等,为林业改革顺利完成付出了大量心血,做出了巨大努力。指导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2900余本,2名业务骨干荣获省级表彰;指导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八公山国有林场定性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47名;指导完成县木材公司改制,有效解决46名职工的“五险”问题,职工得到合理安置;指导完成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为243名林业职工购买了社保,维护了社会稳定。统筹推进“五绿”,大力实施“五大森林”行动,扎实开展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全县林长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建设,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建设,林长履职效能建设和林长制示范创新点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连续四年蝉联全市林长制改革年度绩效考核第一名。2022年,《八公山乡林果业与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强化矿山整治推进绿色发展》入选省林业局、省林长制办公室编著的《林长治林·案例篇》。
三、创新实践,做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务林人。该同志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工作,积极深入基层一线个乡镇esb世博网,广泛听取乡村干部、林农群众意见和建议,组织指导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林业增绿增效工程等,创新实施寿县“611”见缝插绿工程。在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中,针对全县造林任务重,造林地点难落实的问题,该同志大担提出造林新举措,极大地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一是对废弃的路渠塘坝,谁出资复路修渠筑塘,谁就获得路旁、渠埂、塘坝的植树权。这不仅找到了造林地点,而且帮助集体和群众解决了水利兴修问题;二是按照谁栽谁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民栽好自家田头路、田头渠上的树,获取收益;三是通过拍卖荒滩荒埂等,不仅让投资者获得植树权、受益权,而且解决多年更新造林难的问题;四是从闲置的老宅、房前屋后空闲地要面积,不仅增加造林面积,而且美化了环境,群众获得了收益。为顺利完成全县“611”见缝插绿工程目标任务,该同志又大担提出义务植树“四个结合”,再次得到县委、县政府的肯定。一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等空隙地造林绿化,营造围村片林;二是结合创建县级花园式单位,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村(街)社区、居住小区等见缝插绿、补绿,营造“五小园”;三是结合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推进县域内高速公路、省道和县乡村道路绿化提升和补植补绿,营造林荫大道;四是结合创建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推进土地规范依规流转,营造成片林。
2013年以来,全县新增造林13.6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1个、省级森林村庄115个、县级花园式单位70个;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198公里、林荫大道138余公里;建成高质量农田林网示范片8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2%。2022年,全县有3名林业工作者获全省林业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四、主动作为,做优化服务环境的务林人。该同志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有效应对处置各种复杂问题,优化服务环境。主动参与完成八公山环境治理,组织编写了八公山封山育林、植被恢复等方案,编制八公山森林植被恢复项目规划等,关闭了八公山石料开采加工企业72家,封堵13条通往林区采石通道,八公山林区重现山青、水绿、鸟鸣、花香的原生态佳境;出色完成招商引资任务。该同志迎难而上,主动率队赴江、浙、沪等地招商。通过不懈努力,六安市首家生产曲木板产品的瑞隆木业落户寿县窑口乡,固定资产投资达3000万元;年产15-20万方的中高密度纤维板的绿洲森工(六安)集团落户寿县正阳关镇,固定资产投资3.12亿元;安徽格义新能源企业落户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大型森工企业的成功引进,刷新了寿县无一家大型森工企业的历史,为县域经济发展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高质量推进林业产业发展,近年来,寿县培育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林业合作社示范社4家、家庭示范林场2家,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林业合作社示范社4家、家庭示范林场2家,林业产值达24.47亿元,有力助推林农增收和乡村振兴。寿县荣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寿县林业局获全县招商引资优质服务单位、帮扶重点企业先进单位等称号。
五、严以律己,做永葆清廉本色的务林人。该同志能够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遵守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工作中,坚持原则,能够自觉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生活上,时刻注重自身形象,本本分分做人,不横竖攀比,淡泊名利和得失,永葆员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该同志坚守林业岗位十六年,不仅夯实了丰富的理论功底,而且练就了过硬的业务素质和驾驭全局的工作能力。在公务员年度考核中,5次被评为优秀档次,4次获县委、县政府嘉奖,1次记三等功,1次获全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